西方的沒落(全二卷)

〔德〕 奧斯瓦爾德·斯賓格勒

西方的沒落(全二卷)

西方的沒落(全二卷)
06月06日 更新
西方的沒落(全二卷)
Der Untergang des Abendlandes
吳瓊
簡體
上海三聯書店
2006-10-01

「西方的沒落(全二卷)」 百科

斯賓格勒,這個現代德國心靈的重要表徵,把歌德式的觀相方法和尼采式的批判精神結合在一起,從宏大的文化比較形態學的角度,通過對西方文化的精神邏輯和時代症狀的描述,預言西方文化終將走向沒落。自他以後,這一末世啓示錄的論調就猶如一個原始的創傷,深深地刻印在20世紀以來的西方歷史路程中,其先知般的聲音在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仍可喚起一種自省的激情。

《西方的沒落》是德國現代哲學家斯賓格勒(1880-1936)的歷史哲學著作。本書的第一卷於1918年出版,第二卷於1922年出版。

斯賓格勒青年時代就讀於哈雷、慕尼黑、柏林等大學,畢業後任教於一所中學。本書就是他在中學教書時寫成的。作者說他於1911年已構思此書,當時他已感覺到世界大戰已迫在眉睫。大戰的爆發和進展使他的心靈受到震憾,促使他深深地思考現時代人類的生活,尤其是西方文化與歷史的命運。

在《西方的沒落》的一書中,斯賓格勒大膽地提出了研究人類歷史與文化發展的新學說,即比較文化形態學的理論體系。他認爲這是在西方現代社會的土壤中所能產生的唯一的新哲學,從這一世界歷史形態學的觀點出發,可以很好地審視人類歷史與文化的發展,爲現時代的文化定位,並預測其未來的發展。

斯賓格勒認爲全人類的歷史是不存在的,存在的只是各個文化的歷史。研究世界歷史只能是研究各個文化的歷史。每種文化都有其基本的個性特徵,這些基本物徵作爲文化的靈魂從文化的各個方面表現出來。不同的文化是互不理解的。因而,研究世界歷史必須採用“文化形態學”的方法,從貫穿於每一文化的基本的個性特徵去把握其形態。把握各個文化的基本特徵不能靠自然科學的方法,要靠本能和直覺去理解。

比較文化形態學認爲,歷史是有邏輯的,有一種形而上學的結構貫穿於人類歷史中。具體地說,人類歷史是一個有機體,每種文化都具有相同的生命週期,歷經青春、生長、成熟和衰敗四個階段,就像大自然有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變換一樣。各個文化中的不同的歷史時期,只要屬於文化形態學中的同一階段,就是同時代的。

儘管斯賓格勒的歷史哲學中仍然存在着“西方中心論”的影響,但他確實是比較早地、比較自學地批判“西方中心論”的西方著名學者。他例舉了人類歷史上的八大文化,即古典文化、西方文化、巴比倫文化、中國文化、埃及文化、墨西哥文化、阿拉伯文化、印度文化等,認爲古典文化、西方文化並不比其它文化優越。他把“西歐中心論”問的世界史觀視爲“歷史的托勒密體系”,認爲它應該被他的哥白尼式的世界觀所代替。不過,在他看來,除了西方文化,其它文化都已經死亡,只是一種無歷史、無生氣的存在。只剩下西方文化還處於文明發展的“戰國時期”,雖然他也講西方的沒落。

斯賓格勒的歷史哲學有一個顯著的特點,他特別強調歷史的宿命.他明確地說,《西方的沒落》是他對歷史和有關宿命的哲學的一種新的看法。由這種宿命的歷史觀所決定,雖然他也感嘆西方的沒落,卻還是認爲不論人類是多麼努力,都不可能改變歷史的宿命.他的希望只是,這本書能打動他的讀者,從而委身於技術、海洋、政治,而不是抒情詩、畫筆、認識論,他認爲人們只能適應這個技術的、物質的、政治的社會要求。

《西方的沒落》一書問世以來,其影響是很複雜的。它既對湯因比這樣的歷史學家有很大的影響,又被納粹政治家和思想家所利用.我們今天應該以批判的眼光來讀這本書,進行批判的思考。建議重點閱讀導言部分。

最新評論

暫無項目

與 「西方的沒落(全二卷)」 相關的推薦

〔南非〕 德斯蒙德·圖圖
〔英國〕卡爾·波普爾
〔美〕德瑞克·李波厄特
吳承恩,校注黃肅秋
〔德〕 威廉·魏施德
〔德〕佳傑思 〔 Adrian Geiges〕

喜歡讀 「西方的沒落(全二卷)」 的也喜歡讀

暫無項目